小費其實不是小事
今天看到一篇文對於小費有點想法,那篇文提到打掃飯店房間的阿姨對於一間房掃20分鐘或1小時都是開心地面對,盡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打掃20分鐘跟1小時拿到的是一樣薪水,媽媽想到媽媽在按摩店的一次經驗。
每個國家的小費文化不太一樣,台灣、日本不太給小費,但是在歐美、泰國大多是會給小費,但是感覺不太一樣。媽媽的朋友在美國,有一次到韓國料理用餐,餐後朋友覺得服務ok,吃了30美金,於是小費給了15%四捨五入給5美金,要離開店的時候店員跑來跟朋友說這裡通常是給20%的,覺得朋友少給了,朋友覺得很納悶,小費不是看客人想給多少給多少嗎? 15%不夠多嗎?還追出來?
在泰國,我們一般對於服務業都是會給小費的,餐廳服務生、停車場指揮的人、計程車司機、按摩師等等你會遇到幫你服務的人,他們雖然是公司的員工,但有很多人薪水是很低的,必須靠小費支撐基本生活品質。舉例來說,在泰國戶外停車會有指揮的人、停好車他們會幫你把車擋風玻璃蓋上防曬的布(如圖),如果下雨會幫你到車邊撐傘;餐廳則常有桌邊服務,倒酒倒飲料添冰塊;按摩師當然就是幫你按摩,這些工作底薪都很低,有的甚至沒底薪。
媽媽的泰文老師(台灣人)是個很佛心的人,對人很慷慨尤其是幫助貧窮的人,做善事不只在台灣,到泰國來也會去捐助育幼院之類,老師說她準備了一筆錢,來了看到哪裡需要幫助,她就去。這類不是去廟拜拜添香油錢那麼簡單,所求也不是為了添了香油錢保佑自己平安,而是真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有一次曾經在聊小費文化,老師提到如果把1000銖換成20銖,可以給50次小費,是不是給小費時候感覺沒有那麼嚴重? 一趟泰國的旅程,給1000銖的小費,換來美好的旅程和服務我們的人美好的一刻,是不是很值得? 我們觀察到台灣人比較沒有小費文化,所以有些人(大家不用對號入座,個人觀察而已)對於給小費比較會猶豫,對於給按摩師20銖、50銖還是100銖,有時候不是依照自己對服務的感受,而可能受限於別人給多少,我不要太多或太少。泰國的按摩價位不高,在市區一般的店會是300銖/一小時,按摩師實拿可能只有一半150銖甚至更少,一天通常按5個(媽媽實際去問按摩師的,5,6個是極限了,因為體力還有輪班限制),一天能賺到的錢真的很有限,更何況有更削價競爭一小時100銖的!! 所以通常去按摩反而當地人、常客給的小費比觀光客多,因為希望好的按摩師能夠留在我們喜歡的店,能夠接受我們預定他們的時間。
講到按摩師對於小費的想法,有一次媽媽去按摩到一半聽到旁邊三個說中文的年輕女孩結束她們的按摩,其中一個說按得非常好,好像飛到雲上面(她的形容),媽媽當下想是啊! 幫她按的是媽媽最愛的按摩師功夫真的非常好,當天女孩比媽媽早到,所以媽媽沒指定到按摩師。然後她們結帳了三人總共1980銖,其中一個女孩說 “喔!我留了20銖當小費”,然後她們就走了。我當下想,給20銖當小費嗎? 她們離開了之後,櫃台小姐向裡面的按摩師說,剛剛小費20銖、每人分7銖啊! 當下我傻眼了! 以為按摩師會生氣說出什麼不好聽的話,但是,三個按摩師哄堂大笑之後繼續自己的工作,沒有抱怨。媽媽覺得這些按摩師EQ真是太好了,媽媽都為他們抱不平,雖然小費是客人自己心甘情願給,但是每人7銖也太不可思議了!
還有一個人也影響媽媽的小費觀念很多,是我們家在泰國的老闆(泰國人),他是個典型企業家,他身價很高、本人樸素但是對於服務生之類的人卻非常友善,凡是桌邊服務的他一律給小費,停車那些不用說都給,就是他跟我們說這些人薪水很低,我們要盡可能幫助他們的生活。媽媽以前覺得那些大富大貴的人不一定懂基層人民的苦,但是這老闆懂,而且他身體力行。這就像泰文老師跟媽媽說過,做善事造福ทำบุญ不用限制在廟裡,到處都可以幫助你想幫助的人。媽媽平時比較少跑廟,也不曾給僧侶送食物,但是記得老師說的這句話,對於生活比我們不好過的人,不用吝嗇,他們努力工作我們就用小費支持他們!
#Tip #小費 #ทำบุญ #做功德
沒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