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

首頁 好文推薦 泰國文學名著《判決》推薦序 by 阿南教授

泰國文學名著《判決》推薦序 by 阿南教授

1,444 已讀

人類天生極柔弱,並非身體柔弱無尖牙利齒以抗敵,而是人類的心靈最是柔弱易脆,而這,是《判決》這長篇小說裡悲劇的根源。

 

書名取為《判決》,是作者想要清楚傳達社會對其成員有極大的影響力,當社會多數人已然堅信在自身社會裡的某位成員是怎樣的人了,那就好像法庭對那人下了決定性的判決般,必定是那樣,不可能錯且不會改變了,好比書中主角「發」所身處的小小社會,「發」被社會下了好幾條不公義的判決,但最令他揪心並陷入極度痛苦的是:他違犯了嚴重的道德,把剛死不久父親的老婆拿來當自己老婆,而且還沉溺在性慾中……不選時間、地點地性交,「光天化日下的也不知羞恥……」 每個夜晚「發」都得獨自面對人們判決所帶來的痛苦到不藉酒醉的威力難以闔眼入睡的地步。

主角「發」(泰文ฟัก)這名字,是作者刻意拿英語同音字 fuck 以逗弄取笑社會給主角的嚴厲審判,小說閱讀的整個過程,讀者會對可憐的主角產生感同身受的同情,並追隨「發」的生命直到以非常可憐的死為結尾的悲劇,「發」的生命寂寞地熄滅但卻並不空白,「發」所曾生活過的小小社會,人們可不曾忘掉他,大家總還要提起「發」,所不同的只是:這個有著能給全村當好榜樣、像「校長」般好人的小小社會裡,他已搖身變為傳奇壞蛋。

 

「發」的生命已不可能復還,對他的判決也同樣無法翻找出來重審,「發」相信能證明他清白的唯一證人:寺裡的收屍人,但又有誰會去聽操持污穢有如浸在膿水裡的屍體、人人嫌避的收屍人的話? 又有誰會去看重「發」生命的價值,以至於願意為他把舊案重審來替他平反?整個社會只會把「發」這個惹人厭惡的生命來當茶餘飯後的聊天說嘴的材料而已呀。

 

讀這本小說時,讀者或許會生起疑問和混亂,即關於社會行為準則的疑問,特別是泰國鄉下地方,人與人間都有著非正式的關係、討厭傷風敗俗的行為。至於混亂是指:錯的是誰?錯的是整個社會的人;既不聽他辯解、也不給他一點兒上訴機會、硬是給「發」塞上了不公義的判決。又或者,是「發」自己錯了,由於心性軟弱及對社會其他人的過度在意。

 

這本小說提醒了讀者:任何事超過適當、適度,不管過多或過少,全都是苦,「發」是個好例子,他給社會過高的評價,或想要社會裡的人們給予自己超過應有的評價,他才會淹沒在苦裡,尤其是當無法持守第五戒「酒戒」時──這個一切身心放逸的根本,「發」就掉進了缺少正念覺醒的放逸中,生命直線急速墜落,比起被社會不義公審還要來的糟糕許多。

 

雖說這部小說是悲劇,主角不停地遭遇及面對孤單寂寞與沮喪低潮,但讀者仍可從閱讀中得到無比珍貴的經驗,恐怕也有不少讀者忍不住會想起,生命中的某些片段也曾像「發」一樣,淪為社會眾人批判的受害者,要如何既是社會的一份子、又怎樣能在社會當個自由個體之間取得平衡,是否會成為像主角「發」走向悲慘的命運結局,只有讀者在讀完本書的最後一句後才能回答了。

沒有迴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house